外勞總數逾58.4萬人 再提外勞警戒數 設警戒燈號 指標修正研究11月中旬完成

【外勞社記者黃秀娟十一月五日臺北報導】

  根據最新統計,外勞在臺總數逾58.4萬人,隨著農業中屠宰業與乳牛業即將開放引進外勞,外勞人數破60萬大關不遠了,勞動部日前再度委託學者研究有關「外勞在臺人數警戒指標」,設置警戒燈號,將針對失業率、缺工率、行蹤不明外勞數量等指標做進一步修正,希望能找到可參考並有規律性的指標來進行綜合評估,預計11月中旬完成研究報告,將會提12月召開的「跨國勞動力政策協商諮詢小組會議」討論。

  雖然就業服務法第52條有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應建立「外籍勞工聘僱警戒指標」,並依此指標,由中央主管機關邀集相關機關、勞工、雇主、學者代表協商每年引進外籍勞工之總人數,但一直未有確切的指標出爐,值到勞委會時期在101年時曾委託學者研究外勞人數警戒機制。

  當時提出外勞人數警戒機制比照景氣採燈號方式綜合評估多項指標,判定外勞人數是否過量或有所不足,當時研究規劃燈號將採失業率、缺工率、工時變化、逃逸外勞數量、政府管理成本等多項指標進行綜合評估,不會只看人數變化,最後以燈號來呈現,從人數過多的紅燈和紅黃燈、正常的綠燈、不足的黃藍燈和藍燈等分5等級。

    根據學者研究指出,在產業外勞部分,「製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非專技人力之缺工人數變動率」、「製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本國非專技人員薪資成長率」與「製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本國非專技人員總工時變動率」,皆為正向指標,亦即當這些指標值異常增加時,宜增加產業外勞人數。「本國非專技人員失業人數變動率」與「原住民失業人數變動率」是用來反映引進外勞對本國勞工就業機會之排擠效果,當這2項指標值增加時,宜減少外勞人數。

   至於社福外勞,「重度身障者人數變動率」與「因料理家務而未參與勞動市場人數變動率」屬正向指標,前者用來反映對照護人力的需求,後者則反映照護人力不足對國人進入職場的障礙,當指標值增加宜增加社福外勞人數;在負向指標部分有「社福外勞行蹤不明人數變動率」、「本國居家服務員人數變動率」、「長期照護及安養機構床數變動率」、「社福外勞犯罪人數變動率」、「社福外勞所涉勞資爭議件數變動率」,當這些指標值增加時,宜減少外勞人數。

   不過因實施困難度很大,部分指標無規律性且是落後數據,因此研究報告出爐後並未有對外說明,到今年才又再委託學者針對上一份外勞人數警戒機制報告中的指標作修正,希望能找到有規律性且可供參考的指標,該研究預計11月中旬完成,就會提到12月召開的「跨國勞動力政策協商諮詢小組會議」討論。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