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工引進30年 學者籲改變防堵思維 在台人數突破70萬人 前瞻移民看待

【外勞社記者黃秀娟十月四日臺北報導】

我國自78年10月28日正式合法引進移工,移工來台工作已30年,在台人數逾70萬人,在產業與社福都多有貢獻;學者籲政策思維應改變,以往引進移工是以「防堵性」來看待,現今應以「創造多少本勞就業機會」來看待,另更應以前瞻性來看待,在勞動力短缺下,政府應以「移民政策」去看待,學者強調,這不只是勞動部單一部會要去思考。

勞委會為配合六年國建,政府重大公共工程的開工,自民國78年10月28日正式開始合法引進營造業移工,當時營造業移工並無員額限制;接著民國80年10月11日公告「因應當前人力短缺暫行措施」,受理所公告的六行業十五種職業可專案申請聘僱海外「補充勞工」,主要係針對紡織業、金屬基本工業、金屬製品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修配業及營造業等六行業專案辦理,在此六行業中也特別指定了其中十五種職業才能開放外籍勞工使用。此十五種職業包括紡織業中的染布工、整燙工;金屬業中的鑄造工、金屬鎔煉工、衝剪機械操作工、油漆塗裝工、金屬表面研磨工等等。

製造業經多次整併調整

    開放行業增屠宰農業等

《就業服務法》在民國81年5月8日總統公布70條文,後續勞委會首先正式合法開放移工從事家庭監護工的工作,第二個正式合法開放類別為家庭幫傭,第三個開放之類別為從事養護機構之監護工,第四個公告開放為可擔任漁船船員工作。另外在民國81年9月26日,勞委會第二次開放營造業、製造業等68種行業引進移工。

另民國81年8月27日勞委會公布了私立就業服務機構證照費及各項收費標準,其中具體明文規定,移工應按勞工輸出國家相關規定付予仲介費用,此項規定也開啟了國內引進移工的重要仲介制度。

隨著時空、產業政策演變,引進移工的產業也多有整併調整,同時因應新的需求,除原已開放的業別,新增屠宰與農業等行業。

現行移工引進分產業與社福兩大類,依最新統計,截至108年8月底,移工在台人數達71萬1,001人,產業移工45萬2,412人,依開放行業別分,營造業分為「政府重大公共工程」人數有4,081人、「重大投資營造業」175人;製造業分「六行業十五職種」有4人、「六十八種行業」8人、「七十三種行業」12人、「陶瓷等六行業」12人、「新廠及擴充設備案」23人、「經加、科學園區專案」0人、「重大投資製造業」102人、「七行業」1人、「製造業兩年期滿重整」1萬4,761人、「傳統製造業」131人、「非傳統製造業」1人、「特殊時程產業」119人、「三K行業專案」31萬6,213人、「附加外籍勞工」10萬60人、「國內新增投資案」466人、「台商回台投資案」2,993人。

與農業有關「屠宰業」外勞人數有986人,其餘乳牛飼育業及外展農業尚無外勞人數;另外籍漁工有1萬2,264人。

社福外勞人數有25萬8,589人,其中「養護機構看護工」有1萬5,200人、「外展看護工」1人、「家庭看護工」24萬1,562人及「家庭幫傭」1,826人。

移工來源國實際剩四國

     印尼與越南籍人數最多

移工來源國雖名義上有6國,但實際上僅有泰、菲、印與越南4國,蒙古與馬來西亞至多引進個位數。目前印勞有27萬1,583人,多擔任家庭看護工;其餘越勞22萬3,433人、菲勞15萬5,560人、泰勞6萬423人多在製造業。

政大勞研所教授成之約表示,移工政策應以前瞻角度來看,未來10年、20年,我國對移工的依賴如何,現今不只台灣面臨少子化、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其他鄰近國家如日本也是,在日本等國家用更優惠的勞動條件吸引移工,我國的優勢除人權保障,更應以「移民」角度讓優秀的移工能長期留下來,當然這不應只是由勞動部單一部會去思考處理。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則指出,以前我國移工政策是以防堵性來看待,擔心引進移工會排擠到中高齡本勞就業,但是現今本勞不願到3K產業工作,基層勞動力短缺,勞動力結構改變,政策思維應該改變,應以引進移工可創造多少本勞就業來看,而不用去看移工人數多寡。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