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勞社記者黃秀娟六月十一日臺北報導】
行政院長毛治國11日表示,面對我國人口結構變遷,工作人口每年將以近18萬到20萬的人數減少,因此必須正視產業界日益缺工的問題。他指出,政府過去都以增加外籍藍領及白領人員補充人力,現在應以僑生為主要爭取來臺工作對象;預估今年評點制配額將開放2,500名。
僑委會11日上午在行政院會報告「強化攬才、育才、留才、用才政策-開拓海外僑生生源及相關規劃」,僑委會說明,「評點配額機制」從103年7月3日開始實施,截至104年5月底止,計有852件申請,核准件數計有693件,通過率超過8成,其中以馬來西亞最多,但未達原設定留臺2千人的目標;國發會預估104年度僑生評點配額留臺工作人數2,500人,留台比率達45%。
毛揆表示,去年七月實施的配額評點機制,對於來臺接受教育的畢業僑生留臺工作,已展現一定的成效,但相關辦法仍有進一步檢討空間。他指出,請僑委會、教育部針對東南亞重點僑生來源地區,除了大專生外,也可開發碩、博士生,並訂定相關評點配額機制,增加高職建教專班生源,以提高僑外生來臺與留臺的工作人數。
同時建議僑委會研議強化僑生與臺商之間的聯繫,使臺商願意協助僑生來臺就讀,善用產學連結機制,從國內產業需求導向,輔導僑生優先進入相關科系,使僑生學成後能留臺加入我國經濟發展的陣容。
毛揆指出,政府過去都以增加外籍藍領及白領人員補充人力,但目前應思考對於文化、社會觀念與我國相近的僑生,列為主要爭取來臺工作的對象,或成為我國臺商開拓東南亞市場的尖兵,請僑委會後續訂定跨部會執行計畫,以強化僑生延攬工作,甚至可以與新住民政策結合,使其成為我國的新住民。
僑委會表示,將持續與相關部會合作,營造有利招生條件,以增加生源,生源地區則拓展東馬、泰北、越南、印尼蘇北、菲律賓及緬甸,並期能在114學年度達到僑外生在臺新生人數達近2萬5千人,以及僑外生留臺工作人數比率44%的目標